首页 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正文

学前教育两条腿走路,真的更快更稳吗?|2020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学前教育两条腿走路,真的更快更稳吗?|2020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书本费、APP使用费……最近花样百出的幼儿园收费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不少家长反映都经历过幼儿园征收过各类不明费用。


不仅仅是费用问题让家长头疼,现在全面二孩时代,”入园难”, “入园贵”幼儿园办园安全、规范等都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此背景之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现出明显的公办、民办“双轨制”特征,按照2018年11月15日颁布的《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办和民办普惠园合并提供80%的学前教育服务,民办普惠园至少会占据30%的供给份额。


未来几年,3至6岁的适龄幼儿是选择去公立幼儿园、普惠幼儿园,亦或是私立幼儿园,三者如何选择?这是现如今80后、90后家长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城镇地区的学前教育将如何演进?


这也正是曾晓东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在本文,我们请到了曾教授就学前教育公、民办“双轨制”及其可能的演进结果进行分享。


此外,学前教育领域有哪些公益组织做的不错的案例?在剧烈变化的时代如何把握教育公益的初心?11月21日-24日,第六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即将上线,我们邀请了多位教育、公益方向的重量级嘉宾分享最新、最前沿的教育公益话题,文末可了解更多信息,报名、合作等。

学前教育两条腿走路,真的更快更稳吗?|2020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曾晓东教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一直深耕在教育领域的第一线,对中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现状、中国教育公益组织改革及发展方向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前教育供给结构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依次扩张,占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相比之下,学前教育事业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末端,未获得有效的发展“推动”。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由市场主导的学前教育规模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学前教育的供给结构,形成了公办、民办并举,民办学前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但是目前,这个格局的存在也出现了很多复杂的政策、社会问题。


而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双轨制”进行剖析,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在学前教育面临的难题。

 

什么是双轨制呢?

 

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方面,“双轨制”是指公办、民办普惠两类学前教育机构适用不同的财政投入制度。


简单来说,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都是向普通民众家庭提供学前教育的机构,由于财政支出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同一地区的家庭,由于进入公办或民办普惠园,学校获得了不同的财政资助水平,这就产生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双轨制”。

 

双轨制的影响

 

财政投入“双轨制”给两类不同所有制幼儿园设置了完全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公办园由于对成本约束不敏感,办学效果不用“成本-收益”框架来度量,而是以贯彻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发挥专业引领水平的能力上。于是,设计和展示复杂的主题活动和教研工作,展示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成为一线城市公办园体现办园水平、办园社会效果的方式。


对民办普惠园来说,由于存在严重的收入约束,其成本支出方式是“以收定支”。民办普惠园只有尽可能地降低各类成本,控制教师工资,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支出,特别是家长感受不到的教学材料支出。增加班级规模,减少幼儿缺勤导致的收费损失,热衷于提供兴趣班,延长幼儿在园时间,扩大收费来源,特别是政府收费管制不到的项目。


“双轨制”财政投入政策的演进目标

 

“双轨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作为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未来“并轨”的路径是什么?是用公办园逐渐取代民办普惠园实现“并轨”,还是统筹财政投入方式,建立跨所有制的财政投入制度?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一是财政制度改革的目标,它界定了政府行为履行方式,当然也包括了政府供给学前教育服务的方式;二是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是中国各个领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参照。


从改革目标看“并轨”走向

 

学前教育供给,由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对供给目标、结构和方式进行规划、管理,但是,这种具体的、某个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不仅要服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标准,课程和安全卫生标准、教师配备标准,等等,还要符合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的一般性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财政对于所有领域的公共服务支出行为的规定,构成了“上位”的制度框架。


考虑到学前教育“双轨”并存,地方政府迫切需要明确的补贴民办幼儿园的操作性办法。在这个方面,财政部的“上位”制度安排也还处于试点状态。同时虽然公共服务支出的“上位”框架提供了关于预算管理、绩效评估和均等化等一般性原则,但远未完善,更不可能直接为学前教育财政支出提供具体的指导。


因此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政府依据预算法、绩效管理和财政资金购买服务的原则,在学前教育的场景下进行探讨。


从国际视野看“并轨”的方向

 

现在,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的供给主体的所有权性质是多样化的,即有完全的公共部门,也有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以及营利机构。OECD在对全球学前教育供给体系进行扫描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就是:多样化的供给者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允许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即使在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支出非常慷慨的北欧国家,也存在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只要注册并满足政府学前教育服务的机构的入门门槛,都可以从政府那里申请财政资助,相应地,领取财政资助后,应该按照财政支出的预算、绩效评估、指标化格式,提供相应的报告。


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资助,是按照机构的营利、非营利进行分类,而不是沿着公立、私立进行划分,符合财政资助条件的,政府强调平等权利,资助标准的差异仅由服务人群决定,例如低收入人群、3岁以下儿童和双语儿童。


从制度改进角度看“并轨”

 

从制度改进的角度看待我国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管理演进,可以发现我国距离当前财政支出管理的先进经验并不遥远。如果以财政支出一般管理框架为参照,虽然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还处于建构过程,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基本框架还不够清晰。


具体到学前教育服务,公办园的生均经费预算改革还未启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向性原则还未提出,具体程序模板和操作指引还未出台……但是,一般性的财政支出管理框架各个维度上的探索已经开始,已经到了概念与场景不断互动,在每个具体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场景下探索操作标准的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在财政支出一般管理框架不清晰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当然首先选择维护现有秩序的正确,将“民办普惠制”幼儿园这个新成员“挡在门外”。但是,“双轨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模式,将供给需求与现有制度不对接的状态清晰地展示出来,为财政支出管理一般框架与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场景的结合,提供了实践案例,为推进改革提供了现实需求。


 

“并轨”面临的现实问题

 

财政投入“双轨制”,既影响了公众的公平感知,也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并轨”为当务之急。


然而,对于“并轨”的方向和目标,各相关部门却无法自动达成一致。教育部门希望沿用分散预算放松预算约束,用质量督导替代财政支出绩效评估,自然主张不断扩大公办园比例、管理队伍和教师编制;财政部门则希望强化预算约束,在业务部门质量监管外,增加财政支出绩效考核,打通政府资金进入非公机构的通道。由此,围绕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双轨制”,各个相关部门的政策目标无法实现重合。因此,需要动用公共政策冲突的消解机制,明确“并轨”的目标和方向。


迟迟无法“并轨”,不仅影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也容易误导社会感知,认为民办园地位不如公办园,从而质疑政府的民办教育政策。因此,学前教育的“并轨”迫在眉睫,这不仅具有制度改进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


学前教育的发展改革,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道路究竟该如何迈步?公益组织该怎样在学前教育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以及是否已有一些成果案例?


11月21日-24日,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给你答案!


曾晓东教授及多位重量级嘉宾将相聚网络就“教以面向未来,育以回归初心”这一主题,为大家共创一场思想和交流的盛宴。


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是由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一个以教育公益组织为核心、由社会组织自发举办的全国性会议,自2009 年起每两年召开一届,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类公益组织同行、基金会和关注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各界人士,交流分享各自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探讨未来我国教育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共同推动中国教育公平与教育品质的改善,并为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基础。


欢迎添加工作人员c小阳微信(BWSF_cxiaoyang),我们将邀请您加入最火爆最热门的双年会分享群,获得双年会一手消息,最新干货、直播链接应有尽有!

学前教育两条腿走路,真的更快更稳吗?|2020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 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介绍

第一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2009 年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应对变化: 教育类公益组织的行动与思考”,探讨教育从“上得起学”到“上得好学”转变过程中公益组织如何介入推动教育多元化,教育公益组织在过程中如何定位自己等内容,从第一届开始发布国内教育公益组织名录,第一届名录收录了142 家教育类公益机构、公益学校、基金会。
第二届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 2011 年在广州举办,主题为“让教育理想落实在细节中”,第二届会议试图通过展现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乡村教育的综合图景来思考不同类型的教育公益组织如何能够在宏大背景下实施自己的教育行动,比起第一届的教育畅想和呼唤,第二届的议题更加具有实操性。 
第三届双年会2013年在西安举办,会议主题“底部攻坚——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 这一届会议透过重新梳理教育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公益组织的现状, 并探讨教育公益组织如何结合新变化打破桎梏为教育创新制造机会。 
第四届双年会2015年在成都举办,主题为“彗聚——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 
会议主要关注在互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所触发的教育变革的多种可能性及教育公平面临的新问题,并对教育资源有新的认识和整合方式;
第五届双年会 2018 年在杭州举办,会议主题为“反思:创新突破与适性落地”, 
教育创新突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路径,双年会始终坚持引导教育公益行业不断尝试新的方式,但在创新行动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落地到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与本土的教育资源相协调。在第五届双年会上发布的《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名录》中已经收录了 700 多家教育公益组织,现场来参会的教育公益组织就有 500 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