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来自网络)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走进校园,再到结婚生子,包括最后的离开,人的一生会经历好几个阶段。虽然每个阶段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校园生活可以说是一生中最怀念的时期,那是青春的证明。
可是校园暴力的发生,破坏了这份美好。以暴制暴,恃强凌弱,人身攻击,侮辱他人等等情况层出不穷,伤害了许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制止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图片均来自网络)
校园暴力是什么?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社会热点追踪
(图片均来自网络)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多名十几岁的男女同学轮流扇一个女孩耳光。视频中,被打女孩总共被扇耳光30余次,中间还被要求几次下跪求饶,旁边有女孩还在喊:“勾搭我对象试试,嘴巴子给你扇歪。”
除此之外,女孩还被揪衣领,揪头发,脚踹,推搡等。其中一名男孩两次将女孩踹的几乎摔倒。据报道,此事发生于十月初,位于沈阳新民。事发后,相关部门已经介入处理。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容易冲动,但这都不是可以欺辱他人的理由。对于那些已经犯了错的青少年必须严惩,让给他们会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对于那些没有犯错的青少年,要多加教育,让他们明白校园暴力的严重性。
警惕、抵制校园暴力仍任重道远
近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校园暴力》,统计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法院刑事一审审结案件数据。通过这份专题报告,我们可了解到校园暴力案件的整体情况。
(图片均来自网络)
数据显示,2015至2017年三年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全年共计1000余件,2016年同比下降16.51%,到2017年,案件量已降至800件以下。
(图片均来自网络)
校园暴力案件中,故意伤害接近六成,其次为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也为数不少。
(图片均来自网络)
琐事成为校园暴力的最重要的“元凶”。55.12%的校园暴力案件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的故意杀人案也因为琐事。
与此同时,校园暴力案件被告人数也在下降,从2015年接近2000人降至2017年1500人以下。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三年间,5人以上的“群体性作案”占所有一审案件的6.27%,十人以上的案件占比为1.1%,群体性犯罪在大大减少。
(图片均来自网络)
尽管校园暴力案件数量逐年下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校园是所有人青春的回忆,不可替代,不该沦为犯罪场所。花雨伞公益计划呼吁,抵制校园暴力,像校园暴力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