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奖项目有什么奖励?
①国家级项目大奖荣誉: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三级赛制的公信力验证,登中国慈展会总结大会舞台获颁奖杯与证书。
②非限定公益创投资助:每个获奖项目可获得由组委会提供的非限定创投资助金,可用于支持项目研发、品宣、评估和团队建设等。
③全面的项目能力建设:晋级决赛项目负责人获得人均价值1万元的社创种子特训营(五期)5天培训,内容涵盖项目设计和管理、路演能力提升并辅导制定项目成长计划、交流互动等,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与路演表现能力。
④全面的配套增值服务:百强项目均可优先列入中国慈展会资源对接平台“百亿级供给侧清单”推荐资助项目,并提供公开募捐平台和资源对接渠道等精细化服务,以及包括但不限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奖学金、阿里巴巴3小时公益平台、抖音公益等合作单位福利;
⑤科学的赛后陪伴成长:国内首创的公益创投社群平台,集结大赛资助的百强公益项目,在项目执行周期中建立“日常辅导、资源对接、进度痕迹、服务对象评价、项目互动、产出测评”等全方位的社群服务,以促进获奖项目的能力建设、交流展示和资源对接。
2.评委根据什么内容评审项目?
本届大赛以社会创新行动的有效性为主要评审导向,重点支持以创新项目形式开展扶贫工作的项目(见申报要求:1+17领域),最大权重考量项目能否以创新方式有效解决特定社会问题,项目的出发点有强针对性,项目的开展有可参与性,项目的实施有管理科学性,项目的策略有社会创新性,项目的远景有推广复制性。具体如下:
1.需求真实:项目创新要以真实社会需求为基础。以科学的调研或可靠的数据为需求分析依据,针对的社会问题具有公众属性且符合调研需求,针对明确的受益群体或解决某一特定社会问题;
2.成效明确:项目创新具有明确的使命,具备可验证的社会改变与可评估的量化产出。描述项目对社会带来的具体改变,提出受益对象的分布范围和数量目标,并提供验证和评估方法;
3.高效运作:项目创新要以更专业、更高效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在清晰的执行计划、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等基本运营基础上,突出强调与传统项目的比较优势和模式可推广、可复制性;
4.创新责任:项目创新应保持高度社会责任和系统性视角。项目创新中应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道德、伦理、环境、文化等风险,采取措施防止对相关方的伤害、破坏社会生态平衡、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等;
5.持续发展:项目创新要建立可持续运营模式和资源供给。项目创新中有明确的下一步实施计划和长远目标,注重与服务对象和合作单位建立可持续关系,注重构建保证项目持续发展的资源体系。
3.本届大赛是否有项目推荐制?
大赛组委会战略合作伙伴具备项目推荐资格,各推荐单位具有2个项目推荐资格(须满足大赛入围项目要求和标准),获推荐项目将直接获得入围晋级赛资格。
4.关于社创种子特训营(第六期)暨决赛评审会、颁奖的详情
地点:深圳
时间:2020年9月13日至9月17日,为期5天
参加对象:30个社会创新项目负责人或骨干成员。
特训营:2020年9月13日至9月17日,为全国30强项目进行为期五天的社创种子营地集训,通过课程、工作坊、小组讨论、参访交流、业内专家互动等环节,赋能30强社创种子围绕提升项目设计和执行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全流程管理能力,同时助力快速增强项目路演表现能力,全方位提升项目品质。拟定于9月18日进行路演汇报彩排。
决赛评审会:2020年9月19日,最终最终在中国慈展会现场的决赛评审产生金奖、银奖和铜奖各10名。
5.特训营主要特训什么?
针对进入决赛的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30强项目开展社创种子特训营,侧重结合“科学公益”的概念进行营地设计, 以优化项目逻辑梳理与项目路演表现力为目标,赋能项目质量与路演质量皆达到国家级赛事的水平标准,助力为项目决赛路演做充分准备;同时,组建社创种子学习型社群,为优质的朋辈学习提供平台与机会。
6.进入决赛的30强每个项目能派多少人参加特训营培训?
每个项目可派出1人参加特训营培训,建议参加人员为机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同时要求参加特训营的营员必须与决赛路演汇报人为同一个。统一提供特训营期间在深食宿及统一用车,往返交通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