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中国·中国发展网传播矩阵(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供稿)海洋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着全球气候,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全球塑料制品的过度生产与消费,海洋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塑料垃圾,已成为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隐形杀手”。据统计,每年约有超过800万吨塑料废弃物进入海洋,相当于每分钟倾倒一辆垃圾车的塑料到海里。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中难以降解,逐渐分解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窒息、中毒甚至死亡。
2025年5月1日下午,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自贸岛环保项目中心的支持下,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与《光·遇》联合发起的“净海逐光 生灵归潮”海洋公益系列活动在海口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普宣传、公益实践及公众互动,呼吁全社会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

为了守护地球蔚蓝家园,继2023年与《光·遇》携手开展系列海洋环保公益活动之后,2025年,《光·遇》海洋节再度开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再次与之携手。共同传播海洋保护理念,践行海洋保护行动,并于5月1日于海口正式启动,授予《光·遇》“蓝丝带海洋保护公益支持伙伴”称号,共同揭幕“净海逐光 生灵归潮”系列公益活动。

为凝聚社会爱海公益力量,提升全民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意识及素养,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携手《光·遇》走进海南大学,聚焦海洋垃圾的危害、珊瑚礁保护的环保公益议题,共同举办海洋生态保护专题讲座。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秀保、海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台凌宇分别做了《珊瑚礁保护与修复》、《海洋垃圾污染与陆海统筹治理》主题分享。来自海南大学、《光·遇》玩家志愿者等共计13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

台凌宇老师

李秀保老师
在环保手工坊环节中,志愿者们带来的废弃塑料瓶、玻璃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动现场,参与者们围坐在铺满彩纸、麻绳、颜料和工具的桌前,在指导老师的示范下,将原本被丢弃的瓶瓶罐罐转化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活动尾声,参与者们自豪地展示作品,并分享心得:“没想到垃圾也能这么美!”这场手工坊不仅让废弃物品重获价值,更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了“零废弃”的环保理念。
-1024x557.png)
本次讲座依托举办,“蔚蓝沙龙”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发起,围绕生态环保领域,致力于打造分享与交流的开放性互动平台。每月甄选全球生态环保研究前沿与热点事件,邀请业内专家、青年学者、公益使者等共同研讨。在深度思考中,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凝聚发展共识,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拉近社会公众与生态环保领域的距离,普及海洋保护知识,推动公众关注、参与公益环保实践。
-1024x683.jpg)
【净海逐光 生灵归潮】
据悉,此次活动将在全国10个城市开展公益净滩、鲸豚救护演练及科普研学活动。
携手共护海洋生态,守护一方蔚蓝家园。《光·遇》设计之初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玩家在游戏中和自然交互共生,也展示着对自然的热爱。
在过去五年里,《光·遇》多次携手公益组织,与玩家共同开展海洋保护公益合作。2025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与《光·遇》迎来再次公益合作,共同发起“净海逐光 生灵归潮”海洋保护系列公益活动。围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垃圾治理、珊瑚礁保护等多维度,引导更多的人共同关注海洋生态,从认知到行动,共同守护地球蔚蓝家园,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公众教育。此次双方携手,期待以创新形式点亮海洋保护的“星光”,助力实现“生灵归潮”的愿景。